教育质量

bet9官网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2023)

发布时间:2023-12-29
一、发展概述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bet9官网成立于1953年,现隶属于武汉市教育局,是一所培养财经商贸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普通中职学校。学校位于汉阳大道790号,校园占地面积13.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2万平方米。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校、教育部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中心教研组组长学校、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武汉市会计高水平实训基地、武汉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基地。
      学校坚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秉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精神,坚持依法治校、特色立校、文化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方略,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入手,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连续9届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
      2.师生规模
      2023年招收新生1000人,在校学生人数共计2606人,同比上一年基本持平。2020届毕业生共888人。学生总保持率为112.61%。
      在编教职工183人,专任教师142人,其中正高级讲师3人,高级讲师48人,讲师51人,助理讲师及以下40人,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5.9%。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141人,占99.3%。双师型教师81人,占57%,其中,中高级75人,占92.6%;初级6人,占8%。生师比18.35:1。
      3.专业设置

      学校现开设的专业有会计事务、物流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纳税事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西餐烹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影像技术等11个专业,2023年新增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形成智慧财经、信息技术和商贸服务三大专业群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体系,三产专业比例100%。


1:2023年各专业招生情况

       (二)办学条件
      1.设施与资产
      学校占地面积133,489.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687.7平方米,生均用地51.22平方米/生,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7.51平方米/生。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值5,099.08万元,图书86,944册,生均仪器设备值19,566.69元/生,生均图书34.71册/生。与神州顺利办共建武汉市会计高水平实训基地;与九州通医药集团共建物流专业实训基地。
      2.数字化校园
      学校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600M,现有学生机房26间,学生用机1243台,教师用机及其他终端622台,68间教室更新了智慧黑板和录播设备,建有教务管理系统,引进ClassIn在线教学平台,部署50余类应用系统,持续完善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事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西餐烹饪、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1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资源。教师开发的《二维动画设计》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
      学校建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学生宿舍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心灵伙伴心理云平台等学生管理系统,校园智慧安防平台、学生公寓门禁管理系统、校园电子围栏系统、校园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消防安全预警系统、明厨亮灶系统、维护报修系统、物资领用系统等后勤管理系统,重要工作事项督办系统、鹏达办公系统、人事专业技术岗位履职评价系统、公务用车管理系统、财务预算与支出管理系统、财务收费及票据一体化系统等行政管理系统。
      3.办学经费
      2023年教育经费收入9,209.89万元、生均经费收入3.52万元、经费支出9,209.89万元、生均经费支出3.52万元。
      4.重要指标

      学校办学条件的重点检测指标全部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


2: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与学校办学条件对比

      (三)办学成果

3:学校2023年办学成果一览表


       二、人才培养
      (一)党建引领
       学校有11个基层党组织,在职党员142名,离退休党员113人。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共识,以学定向、以思促谋、以知促行,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四责协同”“三级联动”,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创新开展支部主题党日“一学两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政分工合作、上下协调运行、党建业务互双融互促的工作机制,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治理创新取得新进展,清廉学校和“双优”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立德树人
       1.思政育人
德育管理部门共有管理人员14名,拥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市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2023年被评为“2021—2022年度武汉市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安全秩序管理服务人员15名,确保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在岗班主任72名,依托校外企业和校内班主任工作室,开展7次专题培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专班,配备专职心理健康老师1名,兼职心理健康老师5名,构建了个体咨询辅导、班级团体辅导、危机干预、专家督导、家校共育“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全校师生提供422小时个体辅导心理咨询服务,44场团体辅导,开设2场心理健康线上家长课堂。
       加强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并一体推进“三全育人”,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在武汉市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微视频暨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2.实践育人
       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展示活动暨文明风采活动中,学校师生共计斩获7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开展“高举团旗跟党走 青春建功新时代”“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少年”“中华魂”“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共征集作品77份,其中征文作品51份,视频展演作品27份,个人朗诵作品21份,集体作品5份,并将部分优秀作品报送市里,获市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
     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公益海报征集活动,共征集师生作品44份,并报送优秀作品参加省级评选,数字媒体2203班学生黄妍熙作品《天平》获得省级二等奖。
     开展以“这是我应该做的”“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收到社会实践资料2704份。
       3.劳动育人
       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托“劳动教育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劳动教育主题教育标准化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志愿活动和家庭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各专业实训实习课程,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熟练规范的劳动技能。
       开展“植树添新绿 不负好春光”植树节劳动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劳动热情,助力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4.文化、体育与美育
      优化校园文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从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到校风、教风、学风的营造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形成,全面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设班级文化。以班主任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班级文化设计。开辟班级文化墙、电子班牌宣传阵地,展示班训、班规、班级语录等内容;
      丰富社团文化。以创业课堂为主要载体,开展汉绣、汉裱、书画、茶艺等文化社团活动;继承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月满中秋 桃李芬芳”“喜迎二十大 庆国庆迎重阳”“穿越古今 拾趣中秋”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学生达13,000余人次;完善体育、美育课程体系。配备专职体育老师11名,美育老师7名,开足体育、美育课,做好课间操,在公共艺术中开设了美术鉴赏内容,开设羽毛球、网球、篮球、健美操、雕塑、书画装裱、陶艺、花艺等21个项目的第二课堂。

1:书画装裱课堂

      (三)在校体验
2023年发放国家助学金316人次,共315,200元;国家免学费2862人次,共3,434,400元;本市免学费2469人次,共2,962,800元;国家奖学金4人次,共24,000元;市政府励志奖学金41人次,共41,000元;滋蕙计划资助2人次,共1,000元。
       组织1727名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87.84%。
      组织410名学生对学校各方面进行评价,总满意度为91.33%,其中教师课堂育人满意度88.88%;课外育人评价满意度89.13%;思政课教学满意度93.74%,公共基础课满意度92.99%;专业课教学满意度94.29%。教职工满意度98.5%。
      (四)就业质量
      1.就业情况
由于近年来学生升学比例提高,学生就业意愿不强,故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少。2023年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7人,就业单位包括金发科技、锦顶之家、达美乐、小川料理等民营企业,平均月薪3500元。
      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否符合用人单位(院校)的需求、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是否愿意再次接收毕业生几个角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综合得分率为97%。学校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高校的高度认可。
      2.升学情况
      2020级毕业生参加升学884人。升学人数858人,升学率97.06%。本科上线11人,上线人数在武汉市中等职业财经商贸类学校名列前茅。专科上线847人,专科上线率95.81%,其中3+2升学262人,技能高考升学508人,对口单招升学68人,自考升学9人。


图2:2020级毕业生升学情况

      (五)创新创业
      深化“就业促进,创业引领”主题教育,引进行业“教练型”教师,创办了西点烘焙、汉绣、雕塑、日语基础等15门创业工坊学习课堂,开展创业工坊培训5225人次、62700学时,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员等职业技能培训456人次、3192学时。
      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二等奖,第九届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二等奖,第四届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二等奖,武汉市中职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

图3: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能财税基本技能比赛一等奖

      (六)技能大赛
      1+X培训覆盖会计事务、金融事务、物流管理与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达到专业数的45%。学生报考1+X证书120人,考试通过119人,通过率99%。

4:2023年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三、服务贡献
      (一)服务行业企业
      1.人才支撑
      将校企合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程体系再造、课程标准化、教学数字化转型等项建设之中,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机制的课程标准化建设模式。合作企业包括湖北神州顺利办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有限责任公司、金元证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众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北京恒安集团、360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融吕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专业覆盖率100%。
      2.技术研发
      会计事务、电子商务、西餐烹饪等专业,依托实习实训项目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教师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服务6次,服务企业研发产品4项。通过开展企业技术服务,促进教师关注行业前沿,贴近行业工作实际,培养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与企业工匠、专家互动交流,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教学能力,着力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
      (二)服务地方发展
      1.产业对接
坚持财经类专业特色办学,优化职业类型定位,对接产业升级,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品牌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协调发展。服务武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财经商贸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打造以财经类专业为龙头,以商贸物流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两翼的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体系。
      2.育训并举
      借助京东微信小程序电商平台,搭建线上销售,线下提货模式,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为对口帮扶企业武汉来仪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架起一座与农户之间互惠互利的桥梁。以助农兴农、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凤凰寨村为支点,跟踪消费扶贫优品,紧盯原始地道农产品,带动黄陂乃至全市乡村真正亮起来、富起来、红起来。



图4:凤凰寨农产品电商生态运营模式

      面向社会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员等职业技能培训456人次,3192学时。
     (三)服务终身学习
      1.社区教育
      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清洁家园、党员下沉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528人次;聚焦社区教育,积极申报“县域社区学习中心”。坚持数字赋能,通过“学习通”平台向社区居民分享西点制作、汉绣、汉裱等8门线上教学资源,面向社区提供免费的开放学习平台,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打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场景。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相结合开展线下社区教育活动,面向社区开展西点烘焙、茶艺、汉绣等6个项目的技能培训。


图5:师生走进汉阳区永丰街龙磨社区开展技能培训


      2.继续教育
      线上开展“跟着大师学西点”“掐丝珐琅制作”等直播课堂,共有1036人次观看、160人在线参与互动,满足甜点制作、生活工艺品制作的学习需求,激发社会居民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的热情,为居民提供智能灵活、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终生学习支持服务。
     (四)特色服务贡献
      承接组织2023年度武汉市检察机关招聘雇员制检察辅助人员笔试、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二级建造师、法院检察院机打考试、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和省市公务员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无纸化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湖北省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9场考试的考务工作,考试规模达到4.5万人次以上,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做好考试安排,执行考试纪律,无考试事故发生。
      四、文化传承
      举办“大师进课堂”活动,展示包括具有汉派特色的汉绣、汉裱、钩编等传统技艺,宣传武汉地方特色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邀请市教科院领导、中小学生代表以及周边居民代表到校现场观摩并同步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20.8万人。

     承办2023年武汉市中职学生书法技能大赛,全市共有27所学校308名学生参加现场书法比赛,高规格的大赛组织工作获得了与会领导、嘉宾以及参赛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12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硬笔赛项9人参赛,5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软笔赛项3人参赛,3人全部获得一等奖。


                                  图6:学校承办2023年武汉市中职学生书法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五、产教融合
     (一)校企协同育人
      将校企合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重塑、课程体系再造、课程标准化、教学数字化转型等项建设之中,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机制的课程标准化建设模式。目前,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实践基地1个,常态化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3本。学校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10多名企业优秀职业技术人才,共同开展新专业建设并兼职任教。

图7: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发图书

(二)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
2023年10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作为成员单位的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入选,曾钧副校长被推荐为理事。
(三)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校为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市财经类教研中心组组长校;武汉市语文教研中心组、数学教研中心组、外语类教研中心组、计算机类教研中心组、历史教研中心组、体育与健康教研中心组副组长校;武汉市旅游服务类中心组、商贸类教研中心组、思想政治教研中心组、艺术教研中心组成员。同时还加入了全国财税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慧数字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会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化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
六、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布局
学校目前共开设11个专业,其中纳税事务、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影像技术等3个专业为新专业目录发布后开设的新专业。在开设每个专业之前,均进行了行业、企业、就业市场的调研,进行了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并进行了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符合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文件,并经过相关行业、企业、教学、课程专家的论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目前开设的各专业均配备了完成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队伍、实训室等,保障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专业均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对各专业的建设、发展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2.专业质量
坚持财经类专业办学主线,实施品牌立校战略,随着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升级,学校依托会计事务专业的品牌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了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重点专业的协调发展。打造了以财经类专业为龙头,以商贸物流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两翼的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体系,建成了3个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形成了智慧财经、信息技术和商贸服务三大专业群的现代服务业专业体系。
(二)课程建设
通过研究专业介绍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和实施建议。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合理分配各个学科的课时和地位,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均衡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确保每门课都有标准,并依据标准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实施效果和学生反馈,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审查和调整。建立健全课程监测与反馈机制,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教师《二维动画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学校通过超星平台,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会计基础》《出纳岗位实务》《会计综合实训》《财经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基础》《货品知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酒店客房服务技能》《西点制作》等13门课程的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包,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学计划进度表。
(三)教材建设
通过《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办法》确立教材重要成果地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规划(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建设。通过学校《教材管理办法》,规范教材的使用程序,严格审核环节,落实国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材管理的要求。
学校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8本、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1本。2023年《会计基础》《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Flash CS6(第2版)》2本教材被湖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职业教育优质教材。
(四)教法改革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强化文化基础教育,保持“技能高考”作为学生升学主渠道的同时,在数字媒体专业探索实施职普融通招生,为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提供普通高考与“技能高考”双向选择的多样化成才空间和通道。
学校创新教师岗位履职评价体系,加大了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教师由过去偏重编写、出版教材,转变为以服务校级精品课建设和课程教学为目的的教材建设。教师围绕教学项目和技能模块教学需求,开发校本活页式教材。
以数字化转型变革学业评价。中职学校新的办学定位要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和公共文化基础,“双基”评价形成的学生学业评价数据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必须将学生在不同时空的学习状态数据与测评数据的生成、统计和分析,作为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完成“学生智慧学习与智能评价系统”建设,该系统精准服务学生不同时段、不同时空、不同课程学习状态与测评数据的智能生成、动态统计和科学分析,赋能课程教学和质量评价。
营造智慧环境,数字赋能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梳理会计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形成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图谱,在此基础上开发形成数字化立体教材和课程资源。搭建在线智慧学习平台,将涵盖标准化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方法、标准化教学条件、标准化教学实施、标准化教学评价的“五维一体”课程标准体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智慧学习平台,自动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实现了对学生的评价由时点评价向适时评价的转变,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生一空间”的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
(五)队伍建设
1.培训与培养
坚持制度先行、机制保障,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学校制订和完善《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教师师德考评办法》等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高度重视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打造名师效应。学校现有省名师2人、享受市政府专家津贴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3人、正高级讲师3人。一大批教师被授予学校年度十佳称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提档升级,有计划安排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发挥技术专长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会计专业对新入职年轻教师明确提出5年内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要求。会计专业现专任教师团队双师比达95%,包括7名中国注册会计师、6名税务师、1名高级会计师、17名会计师。会计事务专业教学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荣誉称号。2023年会计事务专业教学团队获武汉市“巧匠杯”会计事务专业双师型教育团队。


8:会计事务专业获评“巧匠杯”双师型教育团队

      2.教研科研
      学校教学成果《标准筑基,数字赋能,会计事务专业“五维一体”三教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申报了2023年职业教育市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教师主持的“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实践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022年12月已批准立项,主持的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2023年2月已立项,主持的“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评价体系研究”市级课题2023年3月已结题,2023年10月,学校申报了武汉市职成教协会科研规划课题2项。
      3.教师比赛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能力等竞赛,取得全国中教杯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个,省班主任能力大赛二等奖1个,2023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个, 2023年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个,2023年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个。
七、发展保障
(一)政策引领
学校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及学校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任务,明确科室职能,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在用制度57项,并获得了ISO9001:2015质量认证证书。
根据《关于公布湖北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学校被列入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名单,持续开展学校“双优”建设推进及中期验收自查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推荐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工作提示》,积极申报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和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经费保障
1.持续投入
2023年市教育局财务处按时足额下达部门预算,学校教育经费收入9,492.89万元(预算数),生均经费收入3.62万元,同比增长0.02%;财政拨款9,209.89万元,生均财政拨款3.52万元,同比增长0.02%。
2023年财政拨款奖助学金2.4万元,与上年持平。
2.绩效管理
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引导奖补资金407万元,其中用于学校“一流”课程资源194万元,电商竞赛软件采购20万元,承办武汉市中职学生各项竞赛活动61万元,智慧课堂教学软件系统采购92万元,班会课程资源建设40万元。
(三)质量保障
1.关键办学能力提升
学校围绕“双优”建设任务,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硬件建设与内涵建设并重,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使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重点检测指标全部达到《武汉市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2.学校治理
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修订完善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推进民主、科学和依法决策,促进党建工作和学校治理同频共振。建立健全以《bet9官网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各项制度制定体系完备、层次清晰、分类科学、相互衔接,夯实学校各项基础工作,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达到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年报编制
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遵循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的原则,注重数据的真实性、明确性和时效性,严格按照编制工作标准和要求,协调学校各科室反复沟通、检查、核准,按要求做好质量年报的宣传与公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年度报告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
八、特色创新
(一)构建现代服务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学校面向校内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探索工作坊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做中学的理念,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职业体验结业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校内开展职业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职业兴趣,提升劳动技能,近年来年均培训达6000人次。   
深入推动“智能+职业培训”,打造高水平职业培训信息化平台,赋能线上线下一体化社区教育,实现个性化、高效能的社区教育。研制15门社区学习课程教学标准,开发西点制作、汉绣、汉裱等8门线上教学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全过程培训数据,智能生成居民培训报告,客观评价培训情况。
通过改造升级学校实训室,突出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主题,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职业魅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发挥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服务社会的功能,让中小学生“走进一所职校、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增强职业认知,培养职业兴趣,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展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图9:小学生进校园进行职业体验

(二)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和班主任履职绩效评价体系
为落实落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工作要求,针对以往“学生成长评价系统”中存在的体系不全、分类不清、评价不细 等问题,依据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 “分类合理、综合全面、行为量化、动态智能”的原则,从5个维度重构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学生评先、班级评优和班主任考核的量化评价依据。与此同时,构建班主任上岗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围绕中职班主任五大育人职责,从综合素养、项目任务与履职绩效等维度,创建了班主任岗位履职绩效评价体系。
学校将履行班主任职责,作为教师岗位履职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针对以往班主任考评办法存在的简单粗放、缺乏激励等问题,依据中职学校班主任“五大育人职责”,从3个维度10个方面细化了岗位履职量化评价指标,创新了班主任岗位履职绩效 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师德考核、班主任评先、职称评聘、班主任星级评定的量化评价依据,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的热情。
九、挑战与展望
(一)面临挑战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普融通已成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和重要手段。职普融通班虽然在中职学校举办,开设的却多是普高的课程,目前亟需解决学校文化课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
2.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全过程育人“动态链”,对校本德育体系的构建和整体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等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展望
1.希望搭建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公平对话、相互交流的平台,促使形成四通八达、可进可出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职普学分互认制度,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有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有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2.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管齐下、相互配合,才能有明显的收效。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人人参与,才可能扭转德育队伍力量薄弱的局面。